查看原文
其他

一个严重内向者的社交方法论

2017-07-04 Helen 奴隶社会

这是奴隶社会的第1173篇文章。欢迎转发分享,未经作者授权不欢迎其它公众号转载。

作者:Helen,外企 HR、全职妈、自由职业者、学霸。人生教练,专注女性成长,Fortune School 主创。


一诺写在前面:

昨天我写了篇文:一诺:一场蓄谋了三年的分享,公布了我们筹备了几个月的礼物 — “诺言”,这是一款既有线上社区互动学习,也有线上视频课程、线下录制分享的内容产品。我想通过这款产品,有体系地和大家分享我眼里的“成功学”和“如何成功”,把我看到的世界,从外到内,讲给你们听。

对“诺言”感兴趣的,欢迎大家点“阅读原文”,进“诺言”社区一起来玩,我在里面放了一集先导课,和一个“让你意想不到”的小作业,明天晚上我会在诺言社区做一个小直播,讲讲为什么留这个关于“巅峰时刻”的作业,想参与的朋友,扫文末二维码加入,我在“诺言”社区等你。

作者正文:

前段时间回了一趟北京。老友相聚,甚是舒心,让我更惊喜的是,离开北京两年,居然还结识了不少新朋友。我一直不热衷于觥筹交错的社交场面,没有想到远离两年,非但没有人走茶凉,人际关系反而发展得更广阔健康。

在任何性格测试中,我都是明显的内向性格。从小到大成绩拔尖,却总是被老师教育要积极举手发言。初入职场时,我还带着一点小清高,认为做好分内工作就好,跟人拉关系是能力不足的体现。

这一切,都让我对人际关系心怀一点点的不屑和非常多的恐惧。这成了我在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上难以逾越的障碍。

这两年,我有大把的时间和自己相处,越来越清楚自己是谁、想要什么。在如此安静甚至孤独的时间里,内心慢慢坚定强大起来。当我再向外看时,不再那么恐慌。

不知不觉地,我认识了许多新朋友,也心无芥蒂地和相隔千山万水的老朋友们保持着联系。人际关系,变成了一个让我觉得水到渠成、自然舒服的话题。

我的性格测试结果,依然是严重内向。但是我对人际关系不再恐惧,更没有不屑。我甚至可以马后炮地分析一下这两年人际关系的发展,做出一套自己觉得挺有帮助的理论:

一、人际关系四象限

身边的人,和我们之间有各种各样的关系:家人、同事、朋友、同学…… 这些身份,仅仅是一个标签,无法定义真实的关系。我更愿意抛开外在标签式的关系,用两个真实的维度来划分我的人际关系。

维度一:距离

依据对方和我之间互动交流的频率、强度,划分出“远距离”关系和“近距离”关系。天天见面的人,比如老公、孩子、同组同事、直接老板,无疑都是近距离的关系。但是,互联网技术让我们可以天涯若比邻,不能面对面,也有可能形成近距离的关系。

维度二:能量

依据和对方交往过程中的感受、能量,划分出“正能量”关系和“负能量”关系。能量不等于利益,而是我们在互动中的感受。和有的人在一起,我也许常常表达出愤怒、焦虑和自卑。和另外一些人在一起,我也许表现得积极、热爱与平静。与亲密程度无关,与成功与否更无关,每个人散发出来的能量只关乎他/她的内心。

两个维度构成了四个象限,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便一下子清晰起来。

来自作者

以我自己为例子:

近距离 + 正能量:老公、儿子、父母、Fortune School 主创团队、一起马漂的文艺女青年们;

近距离 + 负能量:我的生活里目前没有。不过例子比比皆是,《欢乐颂》第二季依然逃不出家庭桎梏的樊胜美,哥嫂对她来说就是一段近距离且负能量的关系;

远距离 + 正能量:曾经的领导同事们、Fortune School 的美丽学员们、志同道合的 HR 圈内人、相识相知于燕园的老友们;

远距离 + 负能量:有,但是既然是对生活无大碍的远距离关系,便不赘述。

人是社会动物、感情动物,尤其对于感受更细腻的女人来说,人际关系的质量一定影响着自己每一天的状态。如果近距离关系太少,会觉得孤单。如果正能量关系不足,会觉得没有动力。

第一次划分出我的人际关系四象限,我内心有一小点失落:原来,已经有一些人和我距离不那么近了;原来,已经有一些人在我的心里已经是负能量的关系了。他们中的有些人,曾经和我那么亲密,如今四散天涯,甚至已经分道扬镳。

可我也很快释然。我们在彼此的生命中来来去去,有的相交后很快各奔东西,有的如同平行线一直相伴却保持距离,有的命运相互交织难分彼此,还有的始终在远方默默注视……但相识相知过后,总会在我们的生命里留下印记,不管远近、不管好坏,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。

清楚地列出来,发现不是所有人都近距离且正能量,伤感失落难免,但之后是对自己人际关系更清晰和成熟的认识。

我们都希望自己的人际关系亲密、健康、有活力,但任何改善的第一步,是对自己的人际关系有清晰的觉察。

二、应对四种关系的方法

对于每一个象限的人际关系,我们都可以有明确的应对策略。

1. 近距离 + 正能量:保持能量

虽说是保持,却不是简单的事情。我们常常是把别人的好当做理所当然,孰不知,和谐关系的背后一定有人在努力,如果那个人不是自己,便会是父母、老公、同事,甚至年幼的孩子。

近距离且正能量的关系如同寒夜里的篝火,是最温暖人心的力量。但它需要时时添柴照看,才能永葆光热。它更需要在遭受风雨袭击、岌岌可危的时候,找到坚强的庇护。否则,再多的正能量也会倦怠、消失甚至变成负能量。

所以,我会坚持下厨,让老公儿子每天都享受我的爱心晚餐;

我会在每一个美好时刻都不吝惜赞美和感激之词;

我会经常和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视频聊天,会每天分享儿子的照片给他们看;

我会经常邀请亲近的女青年们来家里吃饭聊天......

同时,再强的正能量关系,也逃不过生活里的起起伏伏。我们难免遇到挫折、困难甚至痛苦,让关系也变得微妙脆弱。

我会当自己愤怒失望的时候刻意冷静三分钟,不随意抛出指责的话语;

我更会努力用最包容最温暖的心去拥抱他们,让我们的关系成为彼此在难过时最贴心的慰藉;

只有这样,爱情亲情才不会在每天的琐碎生活中慢慢消磨,我生命中的至爱至亲们,才能始终保持亲近积极的能量。

世界上最悲伤的事情,是我在你身边,你却不知道我爱你。这样的悲伤不仅仅发生在凄美的爱情故事里,更常常发生在每一天和父母、孩子和爱人的家庭生活里。我愿尽一切努力避免这样的遗憾发生在我的近距离关系上。

2. 远距离+正能量:增加人数 + 拉近距离

这个象限非常有意思有活力,也是我这两年收获最大的人际关系突破点。这里面的人,有些是旧友,因为各自工作家庭的变化,没有办法再像以前一样亲密,但通过便捷的社交网络还是能够保持一定的联系;有些是新朋,借助互联网结识到志同道合的朋友,素未谋面却有可能心意相通。

对大多数来说,每天的生活半径其实并不大:家、公司、孩子学校、常去的商场公园……能够天天见面的人也屈指可数。可是如果人际关系完全限于近距离的范围,我们的信息、视野和思维便很难跟上瞬息万变的外部世界,让人际关系网络慢慢趋于停滞和保守。

所以,在远距离且正能量这个象限的人们,便是帮助我们跳出日常生活的瞭望塔。他们会有不一样的生活、不一样的想法,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味道,甚至有可能带来全新的机会!

在精力允许的情况下,我一直努力增加这个象限的人数。虽然我依然不喜欢没事儿跟人去搭讪,可现在网络技术太发达,微博、微信,随处能够找到和自己兴趣相投的人。人生教练、自我成长、育儿、人力资源管理,在这些我感兴趣的领域,总能通过各种渠道结识新朋友。加个好友聊一聊,既便捷又没有复杂的应酬,却一点点让自己的人际关系向外拓展。

远距离且正能量的人,在时机合适的时候,很有可能转化到近距离且正能量的象限里去。最好的例子莫过于我们的 Fortune School 主创团队。我们曾经是非常亲密的同事、朋友,可是因为工作调动,相隔大洋彼岸,虽然惺惺相惜,但苦于时空距离,只能遥遥地相互祝福。直到2015年底,天时地利人和,我们一拍即合,创建起 Fortune School ,从此每周煲着跨越大洋的电话会,再次成为彼此生命中的重要部分。

这个象限,不是为了显示自己社交圈子而建。微信好友有多少,微博有多少粉丝,朋友圈有多少人点赞,这些都是浮云。

真正的意义在于,这个象限的人们是不是和我们自己有共鸣,这段关系对彼此都能够实实在在地带来成长的机会?

如果是,花一些心思去拓展和维护;如果不是,萍水相逢一笑而过就好。

3. 远距离 + 负能量:保持距离

我们没有能力取悦所有人,更没有必要让所有认识的人都对自己交口称赞。所以,真的没必要因为一段不经常在生活中出现的负能量关系而伤脑筋。保持距离,彼此井水不犯河水,其他三个象限才是我们更重要的任务。

来自作者

4. 近距离 + 负能量:拉开距离 + 转化能量

说实话,把一段关系从负能量转变为正能量,是一件耗费精力的大事,更需要时间慢慢调整。所以,先试着改变距离也许是一条更加轻松的路。

如果是老板、同事,可以考虑调换岗位甚至公司;

如果是父母公婆,可以考虑不住在一起;

如果是合租室友,可以考虑换个房子;

如果是男友,可以考虑分手……分离非人所愿,但是在一起并不能让彼此更好的话,断舍离未尝不是好事。

如果无法远离这段负能量的关系,那么接下来就别无选择,必须把改善关系作为首要任务。因为,一段天天萦绕身旁的负能量关系,对彼此都是伤害,对自己更是极大的消耗,必须好好花时间来理清楚。

负能量关系的形成,肯定非一日之寒,也肯定是一个巴掌拍不响。每段负能量关系都有自己的百转千回的故事,很难有通用的方法立竿见影。

但是我相信,在改善负能量关系时,有三个简单而通用的基本原则。

三、如何改善负能量关系?

1. 我们要改善的是“关系”,而不是“人”

“如果孩子听话,我们的亲子关系就会好。”

“如果老公体贴我,我们的夫妻关系就会和谐。”

“如果同事不那么‘作’,我们团队就会更有凝聚力。”

这样的言论,与其说是要改善关系,不如说只是希望对方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。按照这样的思路,对方会有同样的期待,关系改善肯定会陷入僵局。

儿子刚出生的时候,长辈好心来帮忙带孩子。那时的我,手举科学育儿的大旗,看长辈做什么错什么,着急地一丝不苟地纠正他们的做法。我自觉科学有理、苦口婆心,为维系家庭和谐关系做出了最大的努力。然而事与愿违,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有道理,每个人也都觉得自己受了委屈。

当时的自己,还没有参透关系的奥秘,以为把道理说明白,就应当有好关系。如今回过头来看,当时和长辈的关系,没有坦诚的交流,没有包容的态度,我更是一心只想着教他们如何科学育儿,完全没注意到我们的关系到底该如何维护。

所以,我们真正要着眼的地方是关系本身:

  • 这段关系,是否足够坦诚,让彼此能够及时表达自己的想法?

  • 这段关系,是否足够包容,让彼此可以接纳缺点和差异?

  • 这段关系,是否足够有活力,让彼此可以相互激发出更好的自己?

2. 我们不可能用负能量激发正能量

唯一有机会的办法,是让正能量尽可能壮大,像阳光一般照射到负能量的阴暗角落。

一哭二闹三上吊,或许能让老公同意当下的要求。棍棒之下出孝子,听起来似乎也是有效的教育方法。可是,用愤怒、强迫甚至暴力,不可能让关系真正进入正能量的良性循环。下一次,要么必须用更强烈的办法,要么就会面临关系彻底崩溃。

在改善关系之前,我们一定要问问自己:在我心中,这段关系的理想状态是什么?

也许是无条件的爱,也许是坦诚以对,也许是温柔相待……那么,

请尝试用爱去激发爱,

用坦诚去孕育坦诚,

用温柔去呵护温柔。

3. 我们自己,是关系中唯一可控的部分

关系改善之所以难,就是因为除了自己,还有别人。“我再怎么努力,对方不配合,也没有用啊”,每个人心里都会有这样的悲观预期。

这时候,就必须来一碗鸡汤了 — 如果我们自己不努力,就更不可能有机会了。

因为,再亲密的人,也是外人。对方永远不在我们的控制范围内,关系能否最终得到改善,也常常不在我们的控制范围内。归根到底,我们能够把握的只有自己,我们能够决定的也只有自己的言行心态。

关系如同一颗种子,我们播种、施肥、浇水,然后静待花开。

四、做足向内看的功夫

刚来到马来西亚时,我常常觉得自己在一座孤岛上。儿子年幼,需要我在家照顾,日复一日地,我在这视野极佳的公寓里看着儿子爬走跑跳牙牙学语,心中一边甘之如饴,一边又望着远山高楼,感到难以名状的孤单。毕竟,孩子再贴心,我也需要和成年人的对话。本来就不善交际,在家带娃两年,会和社会脱节成什么样子,我不敢想。

可是结果却出乎意料地好。我想,最重要的是因为做足了向内看的功夫。

我终于知道了,不愿意拓展经营人际关系,到底是忠于本心还是借口;

对于人际关系的恐惧,到底是在怕什么;

自己对于人际关系的需求到底是什么;

自己站到人前,到底想要表达是什么……

当这些问题一一解开,我愈发认同自己的内向性格倾向,更愈发明白,尊重个性的基础上,完全可以创造出自己的人际关系模式。

我的人际关系模式可以总结成:正能量主导,近距离关系精美且牢固,远距离关系走心且有活力。或许我的人际关系并不广,但是我对它无比赞赏心怀感恩。

那么,你的人际关系四象限长什么样子呢?

这个练习看似盘点别人,实则梳理内心。人际关系固然需要向外延伸,但自己始终是这张网络的核心。如果内心不够澄静清明,向外看时难免会变形变色。

无论你是内向性格还是外向性格,从这个练习开始,搭建属于自己的健康人际关系吧!

本文来自公众号:FortuneSchool2016( ID: Fortune_School )


想参与明晚一诺在诺言社区的直播?快扫码加入吧。

注意:这场直播只面向诺言社区成员哈,非成员得先付费进入社区才能收听,关于诺言社区是什么?请看文章:一诺: 一场蓄谋了三年的分享


推荐阅读:

一诺:一场蓄谋了三年的分享

重新认识“人脉”这回事儿

内向的人如何构造巨牛的朋友圈

高情商的人如何在沟通中化险为夷

一诺FM:说话这件事+夫妻情侣间的关键对话



你读到的只是冰山一角,读经典老文章,发送 m 或者点下面的菜单。有感悟想和大家分享请给邮箱 nlsh88@163.com 投稿吧。

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我们: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